1992年中国证监会的成立,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开始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监管框架,全国性市场由此开始发展。中国证券市场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,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,初步形成了证券市场的法规体系。1993年4月22日,李鹏总理签署国务院令第112号,《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》正式颁布实施。1993年7月7日,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发布《证券交易所管理暂行办法》。1993年8月2日,国务院发布《企业债券管理条例》。1993年11月,国务院决定将期货市场的试点工作交由国务院证券委负责,中国证监会具体执行。1994年7月18日,国务院证券委作出决定,由中国证监会配合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审批、监管证券经营机构,这时对证券公司的监管权开始出现分化。1995年2月23日,上海国债市场出现异常的剧烈震荡,史称“327风波”,这直接导致了同年5月17日,中国证监会发出《关于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》,规定各国债期货交易场所一律不准会员开新仓,由交易场所组织会员协议平仓。
1996年6月7日,上交所拟选择市场最具代表性的30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,编制“上证30指数”,并在7月1日正式推出。1997年8月15日,国务院作出决定,沪深证交所划归中国证监会直接管理。1997年11月,中央召开首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,会议决定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,合并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成为新的中国证监会;同时成立中国保监会,分别专司中国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;人民银行专司对银行业、信托业的监管。1997年12月12日,中国证监会发布《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》的有关实施准则,中国证监会开始受理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的申请。1998年,国务院证券委撤销,中国证监会成为中国证券期货市场的监管部门,并在全国设立了派出机构,证监会监管证券业的格局基本形成。
1998年12月29日,酝酿5年多的《证券法》获得人大常委会的通过,于1999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,《证券法》以法律形式确认了证券市场的地位,奠定了我国证券市场基本的法律框架,使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。2001年2月,经国务院批准,中国证监会决定境内居民可投资B股市场。2002年12月,中国证监会颁布并施行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》,这标志着我国QFII制度正式启动。2003年10月28日,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《证券投资基金法》,于2004年6月1日起施行,为推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善,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,不断改革完善股票发行和交易制度,促进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对外开放提供了法律保障。
四、规范发展时期(2004-2012)
(一)规范发展时期(2004-2008)
2003年4月28日,中国银监会挂牌成立,标志着中国金融分业监管体制最终形成。2004年至2008年是证券业改革深化发展和规范发展阶段,以券商综合治理和股权分置改革为代表事件。2004年5月起深交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,是证券市场制度创新的一大举措。2004年8月,按照党中央、国务院的决策,中国证监会启动了为期3年的证券公司综合治理,有效化解了行业多年积累的风险,逐步建立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控、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、公司合规管理等基础性制度,相关监管法规和监管制度渐成体系,证券公司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明显提高。
2005年4月,经国务院批准,中国证监会发布了《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》,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。股权分置改革后A股进入全流通时代,大小股东利益趋于一致。2006年1月,修订后的《证券法》、《公司法》正式施行。2007年7月,中国证监会下发了《证券公司分类监管工作指引(试行)》,这是对证券公司风险监管的新举措。一系列改革举措有力推动了证券市场的发展,但对市场认识的不深刻和监管的不完善也造成了市场的不理性——2007年11月至2008月10月,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,上证指数从6124点跌至1664点,历时12个月,最大跌幅达72.8%,这就是股民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“08股灾”。
(二)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(2008-2012)
为解决创业型企业、中小型企业及高科技产业企业等的融资需求,2009年10月证监会推出创业板,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框架基本建成。2010年3月融资融券、4月股指期货的推出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双向交易机制,这是中国证券市场又一重大创新举措。2012年8月、2013年2月转融资、转融券业务陆续推出,有效的扩大了融资融券发展所需的资金和证券来源。2013年11月,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,全会提出对金融领域的改革,将为证券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。11月30日,中国证监会发布《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》,新一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正式启动。2013年12月,新三板准入条件进一步放开,新三板市场正式扩容至全国。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,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深化,新三板、股指期货等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推进,我国证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,企业融资渠道不断丰富。
五、金融自由化创新时期(2012-2016)
2001年,证监会下发《关于规范证券公司受托投资管理业务的通知》,首次界定了证券公司受托投资管理业务,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开始起步。2003年,证监会颁布《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》,券商资管正式登上历史舞台,但由于券商资管采取审批制,审批周期较长,投资范围受限,券商资管业务一直发展缓慢。2012年5月,券商创新大会召开,会议认为,当前我国证券行业的金融创新迎来了历史最好时期,会议制定了证券行业改革创新的11个方面的举措,最大限度放松了行业管制,拉开了行业创新发展的序幕,中国证券业从此迎来黄金发展期。2012年证监会相继颁布《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》《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》和《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》(一法两则),最大限度放宽行业管制,拓宽投资范围。政策红利的释放,奠定了这一时期券商资管繁荣发展的基础。2013年10月21日,《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》,基金子公司登上历史舞台,由于政策限制较少,基子公司业务规模迅速做大。
2014年底,央行宣布决定自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,时隔两年半再次降息,启动了2015年的大牛市——2015年上半年,在政策利好和流动性充沛的背景下,银行表内外资金借道信托、资管、私募基金等进入股市,为本轮牛市推波助澜。随着上证综指不断走高,监管层意识到资本市场内积累的风险,开始颁布政策抑制金融杠杆的增加。2015年6月,受监管层“降杠杆”的影响,A股市场重挫,股市的泡沫终于破裂。2015年下半年起,在股市和债市相继走熊之后,证监会监管思路由鼓励创新变为稳中求进,去杠杆、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成为证券业乃至金融行业的主旋律。
六、证券强监管时代(2016年至今)
2016年起,央行、证监会、银监会和保监会针对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的现象,颁布一系列政策,引导资金脱虚向实,共同推进资管行业供给侧改革。一行三会的密集发声,体现了监管思路和监管标准的逐步趋同。2016年7月,证监会颁布《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》,对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作了严格规范,结构化产品杠杆比例大幅降低;10月,证监会颁布新版风控指标,通过净资本指标约束定向资管业务。2017年,监管层延续2016年严监管的主基调,“依法监管、从严监管、全面监管”思想贯穿始终。从证监会颁布一系列文件来看,监管层在股市巨幅震荡后将防控风险作为第一要务,着眼于严肃市场纪律,保证资本市场稳中求进发展。2017年2月,一行三会流出的“资管新规”内审稿拉开了本轮资管去杠杆的序幕;2017年11月底,《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(征求意见稿)》出台,狂飙猛进的大资管时代开始落下帷幕,各券商通道业务的清理整顿工作陆续开展;2018年4月27日,《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》正式发布,宣告了券商资管野蛮发展的时代的终结,主动管理规范发展时代的来临。
七、证券监管趋势展望
从新一届政府改革动向和政策导向,结合市场的基本情况来看,我国证券行业发展和证卷监管将呈现以下四大趋势。
(一)股市管理制度改革
在发行端,我国股票发行采用审批制,制度设立的本意是严格控制上市公司质量,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,这与制度设立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发展质量相适应。但随着我国经济的急速增长,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,新型企业主体不断涌现,繁琐的审批制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,还造成了大量的权力寻租现象,可以预见,注册制改革步调将会加快。在退出端,一直以来,我国上市企业退市制度始终不够完善,起先主要是出于对广大“散户”利益的保护,但这些仁慈之举就直接导致了不少“股票做手”,甚至上市公司原股东利用壳资源玩弄并购重组概念,不停“割韭菜”,更大程度地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。因此,推行注册制、完善并切实执行企业退市制度,将成为我国下一轮监管改革的重点。
(二)股市国际化进程加速
4月11日,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“货币政策的正常化”分论坛上公布了11项将在今年落地的进一步金融开放措施,并明确给出落地时间表,在证券业方面,易纲行长提出:“将证券公司、基金管理公司、期货公司、人身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%,三年后不再设限”;“不再要求合资证券公司境内股东至少有一家是证券公司”;“不再要求合资证券公司境内股东至少有一家是证券公司”。可以预见,基于对中国证券市场成长价值的普遍看好,在政策的开放之下,将来外资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是必然趋势。
从国内方面来看,目前,A股已有两百余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确定将正式被纳入MSCI,同时,易纲行长也在博鳌论坛上表示,中国将争取于2018年内开通“沪伦通”,从中可见,无论是A股的国际市场可投资标的,还是境外资金进入中国股市的通道都将在短期内得到扩展,故而不难推测,我国证券业的国际化步伐将很快进入加速期——MSCI此前曾预计,纳A初期约有17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股市,未来几年可能会增加到350亿美元。证券业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能够引入